稳定的企业则不会被货币潮汐吞没,他们聚焦于产品,聚焦于消费者需求,不追求企业多元经营,而是在细致划分领域做大做强做久。
一次经济危机带来的痛苦,或许可以警醒史玉柱,朋友或许是靠得住的,但这个时代变化太快,风险太多,朋友喝酒可以,借钱还是不必了。
商业大佬史玉柱,这两天被媒体发现,他被强制执行17.65亿元,立案时间为今年9月25日,执行法院为北京金融法院。
这是继上月史玉柱所持巨人投资有限公司股权被冻结1.14亿元后的又一次风波。
即使史玉柱是个大富豪,也扛不住这种折腾啊,一次就17亿多,恐怕史玉柱心里也是哇凉哇凉的。
史玉柱名下的巨人网络2022年总营收是20.38亿元,净利润是8.34亿元。这一笔诉讼比巨人网络两年的净利润之和还要多。
事情要追溯到2017年8月,当时卢志强控制的民生信托与史玉柱控制的北海宏泰签订了一份可转债投资协议。
投资金额不超过25亿元,投资期限是2年,年化收益率是8.5%。合同签了4个月后,民生信托又跟北海宏泰重新签订了投资协议,年化收益率变成了9%。
因为卢志强自己缺钱,这一笔钱其实最终流向是泛海控股,史玉柱的北海宏泰,不过是卢志强找史玉柱帮忙设立的资金通道罢了。
那问题还是有,这不是很大的风险吗?自己做了资金通道,但真实写了借条啊,要是泛海控股还不了钱,自己不就是冤大头了吗?史玉柱怎么这么傻。
卢志强又拿着自己实际控制的紫石资本又在2017年9月份给史玉柱的北海宏泰做了一个担保,投资的收益全部由紫石资本来拿,但是损失的收益也由紫石资本来承担。史玉柱并不用真正承担对应的风险责任。
你看,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吧,即使还不上,也是卢志强的另一个企业来承担,你史玉柱就是帮个小忙。
法院认为,只有少数证据证明民生信托实际控制紫石资本,也不能证明紫石资本公司的行为是民生信托授权的。
于是,史玉柱的北海宏泰,就成为了被执行单位,他就要承担起高达17亿的负债。
史玉柱已退休多年,退休后就是在圈内到处玩,结交各种朋友,据说,他为人豪爽,在酒桌上经常答应朋友的各种请托。
一连几次的被执行事件,都是源于史玉柱答应朋友的各种帮忙,他没想到,仅仅是交朋友,喝个酒、帮个小忙,居然让自己快损失近二十亿了。
这样的商界大佬,最后十来亿也让朋友背锅,这是为何呢? 因为卢志强的主业就是地产和金融。
作为中海泛海的主要上市公司,泛海控股手握金融和地产两大业务,但这两大主业近年来均显疲态,均被多家债主诉至法院。
卢志强这位当年的山东首富,快变成首负了,不仅被强制执行将近50亿,集团甚至欠下了千亿元负债,股票也早已跌破1元,在濒临退市的边缘垂死挣扎。
造成现金流缺口最直接的原因是泛海控股的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度地下跌,2021 年泛海控股还有 106.25 亿元的净经营性现金流,而 2022 年只有 5.75 亿元,到 2023 年上半年结束,经营性现金流表现为亏损 3028 万元。
为了还债务,卢志强不得不搞新钱还旧账,北京、上海的地产项目卖给了融创,武汉中央商务区地块卖给了绿城,就连盈利最好的民生证券也两度转让股权。
民生信托踩雷金凰珠宝80亿元假黄金案引爆了泛海系的债务黑洞,在此案中,民生信托对金凰珠宝提供的融资规模达40亿元左右,为此泛海控股不得不向投资者先行垫资兑付,受此影响,公司2020年计提减值损失20多亿元。
今年1月,他被民生银行状告,追讨高达70亿的债务;2月,北京朝阳区法院对卢志强发布了“限高令”;到了3月,济南中院还对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证券股权公开拍卖。
至此, 泛海对民生证券的持股已经不到1%,已彻底失去了手头最优质金融实物资产的控股权。
在今天的世界,富豪们手上的资产,主要以金融实物资产为主,特别是证券类的资产。媒体评价某人的财富,不过是以他的股票数额乘以股价计算的结果。
但是,在全球性的萧条之下,证券的价格往往面临跳水式,富豪们的资产因此大幅缩水。
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富豪在繁荣期不断地加杠杆,甚至利用手里的股票质押去获取银行资金,进行新的投资。
一旦新的投资失败、或是现金流回收慢,而股价又暴跌,能融到的新钱慢慢的变少,就进入了流动性危机。
在这种危机下,他们不得不在萧条期低价出售资产,来维护现金流的存在,否则,企业都得全面。
当年所积累的数百亿资产,就是高杠杆后的萧条全部抹杀,甚至成为了老赖,成为了限高人员。
这些富豪倒下,都得牵连无数人。卢志强仅仅害了史玉柱吗?看看卢志强被多少家法院起诉就明白了,无数债权人找他要债,他的倒下,带动的是一大批人。
姚振华不也成为了老赖么?当年八千亿市值的宝能集团,现在不正在风雨飘摇么?
商业中,有一个理论叫盈亏同源,高杠杆赚来的钱,迟早会被高杠杆亏回去,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
在西方社会,还有不少这样的优秀企业,他们从不进入长期资金市场,从不加杠杆,奉行稳健无负债的企业经营理念。
因为货币潮汐会干预企业家的判断,增发货币的繁荣期会给企业家带来错误的判断,从而增加杠杆投资,但马上迎来萧条期,于是大量破产。
稳定的企业则不会被货币潮汐吞没,他们聚焦于产品,聚焦于消费者需求,不追求企业多元经营,而是在细致划分领域做大做强做久。
这样的企业才会拥有更长的寿命,而那些天天捣鼓着上市圈钱的企业,不少很快在长期资金市场迷失了,成为了追求金钱数字游戏的奴隶,最终把产品和用户都丢了。
一次危机带来的痛苦,或许可以警醒史玉柱,朋友或许是靠得住的,但这个时代变化太快,风险太多,朋友喝酒可以,借钱还是不必了。
还可以警醒无数企业家,长期主义的企业发展观,并不是考验长期资金市场的运作能力,终究是考验服务消费者的能力、生产好产品的能力。